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 >
学术资讯列表页 >
科普小知识 | 医中之妙——黄芩
科普小知识 | 医中之妙——黄芩
发布时间:2024-04-03
来源:本站

黄芩被李时珍称为:药中肯綮,如鼓应桴,医中之妙,有如此哉。这是因为黄芩治好了李时珍的重病。这个故事在《本草纲目》卷十三·黄芩条中有记载。

在李时珍20岁的时候,感冒咳嗽,久治不愈,病情发展,骨蒸痨热,皮肤宛如火燎一般,每天咳痰“碗许”,遍服柴胡、麦门冬、荆芥、竹沥等药,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加重了,“皆以为必死矣”。他的父亲根据李东垣用黄芩治气分热的方法,“取片芩一两,加水两盅,煎剩一盅”,让他一次服下。第二天,身热退,咳痰消失。几十年后,李时珍每忆及此事,感触颇深。

黄芩

黄芩,中药名。别名山茶根、土金茶根,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;肉质根茎肥厚,叶坚纸质,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,花冠紫、紫红至蓝色,花丝扁平,花柱细长,花盘环状,子房褐色,小坚果卵球形,花果期7~9月。黄芩产于黑龙江,辽宁,内蒙古,河北,河南,甘肃,陕西,山西,山东,四川等地,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。

滇黄芩

 

滇黄芩(Scutellaria amoena C.H.Wright)是唇形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(如图),主要分布于云南中南部、中部、西北部以及四川南部和贵州西北部,多生长于海拔1300~3000m的山坡松林下。据《中国植物志》记载,滇黄芩常以根入药,药材味苦、性寒,入心、肺、胆、大肠经,多用于热症的治疗。当地彝族、白族、纳西族、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常采集其新鲜茎叶泡茶,用于咽喉肿痛、频繁口渴、小便赤黄、降逆止呃、大便硬结等症的日常保健,而这些症候往往与现代医学的炎症、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相关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滇黄芩根主要含黄酮类成分,并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病毒、调脂保肝等药效作用。

图片

 

相关推荐

 

01

滇黄芩叶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及抑酶活性

 

 

END

☑排版 | 熊淑菲

☑ 助理编辑 | 郭春妮

☑审核 | 曹启花 谭辉

 

 

 

批量引用
0